来源|今日广告(ID:Advertising_today)
受疫情影响,2020开年综艺似乎不如往年般热闹。但就有那么一档节目打破了平静的综艺市场,那就是《青春有你2》。

《青春有你2》自3月于爱奇艺上线以来热度、话题度可谓直线攀升。据猫眼专业版显示,自《青春有你2》开播以来,节目全网热度持续占据榜首。

微博热搜更是家常便饭。“蔡徐坤 打篮球只是我的爱好”、“虞书欣说话”、“Lisa太可爱了“……各类话题成功引起一波热烈讨论。
实话说,这两年选秀综艺层出不穷,从偶像练习生到创造101,从青春有你再到青春有你2,同质化的节目内容难免让人审美疲劳。
新一季的导师阵容分别由前NINEPERCENT队长蔡徐坤担任青春制作人,韩国人气组合BLACKPINK成员Lisa担任舞蹈导师,华语乐坛最长久女团SHE成员Ella担任音乐导师,被誉为“说唱诗人”的音乐人JONY J担任说唱导师。

作为从这档节目出去的蔡徐坤,本次以导师的身份回归娘家可以说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度。从出道至今,蔡徐坤可谓是本土偶像养成的成功代表。
蔡徐坤的加入不仅能为选手提供自己的舞台经验,也能以亲身经历勉励选手成为真正的偶像。

另一位舞蹈导师Lisa更是向所有参与节目的女孩子展现了一位成熟女团成员的典型范例。
身为韩国当红流行女团BLACKPINK成员的Lisa在海外人气高涨。加拿大人气小天王贾斯汀比伯更是在ins上关注了她,成功打破次元。

除此之外,元老级女团S.H.E成员Ella此前已参与过创造101的评委工作,经验丰富的她也更好地把握了节目的调性。而在所有导师中,JONY J是存在感最低的一位,但即便是这样,可爱又严格的反差萌让他成为节目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
可以说,从号召力到话题度,这样的组合阵容本身就能引发不少的关注度,再一次帮助节目破圈。
经过两年的积淀,《青春有你2》重新起航,自然少不了与之前的比较。如何实现受众留存,提高观众粘性,扩大圈层范围成为摆在节目面前的第一道关。
相比第一季导师和选手第一次见面的距离感,《青春有你2》在开篇就安排导师与训练生围坐在一张长桌旁,缓和了选手的紧张感。
赛制进度加快成为节目又一新的看点。训练生在初舞台的1v1pk,同一舞台、同一曲目,高下立见。通过对歌曲的重新演绎,训练生充分展现各自的舞台魅力,让自己更加立体化。

随着初评级的结束,节目组直接跳过主题曲学习进入组合公演,赛制更加紧张刺激,用户粘性得到提升。
然而,伴随着收视和热度高涨而来的则是对节目的各种吐槽与诟病。
目前,该节目在豆瓣上的评分为4.9,相较上一季有所提高,但这样的成绩依然是不及格的。

节目组显然在选手方面花了大心思。SNH48许佳琪、网络红人林小宅、离异的蔡卓宜、“小作精”虞书欣……随便哪个都是“话题女王”。
然而,正是这样一群背景、形象“五花八门”的训练生,让不少网友再一次刷新对原有女团的认识。

确实,从实力上来讲,许佳琪、上官喜爱等选手的表演不仅让观众直呼精彩,也得到了导师的一致认可。但其中个别选手实在让人尴尬,跑调、抄袭瞬间拉低节目档次。甚至一群训练不到1个月的选手便被赶鸭子上架地录制节目,结果可想而知。
谈到实力,不少练习生个性鲜明、才艺出众,完全有能力solo 出道,但硬要放到团体内,很明显就会感觉画风极其得不协调。毕竟组合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与搭配。
除此之外,选手中不乏“回锅肉”、超龄等问题,追求梦想是件好事,但女团在目前看来依然是件吃青春饭的事,在这样的节目中,后续之路恐怕难以长久。

要知道国内对女团的印象依旧停留在青春活力。
可见,节目组希望打破观众的认知,重塑女团形象,至于观众买不买账又是另一回事了。
02.
节目剪辑混乱
除了选手之外,节目剪辑也成为网友吐槽的重灾区。
首先,实力选手表演“一剪梅”。本季不少实力训练生的加盟提高了观众的期待值,然而喻言、许馨文、冯若航等选手的评级画面一闪而过。
作为一档选秀节目,不呈现选手表演画面意义何在?即便囿于时间问题,也该将A级表演剪辑出来,毕竟这也关乎将来网友的投票支持。
其次,镜头分配不均。这档节目共有109位训练生,因此,一期节目里难免会对个别选手有所疏漏。但节目组似乎并不吝惜对虞书欣等话题选手的镜头。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其他选手镜头减少。
最后,节奏拖沓,重点不清。节目开播以来,光初选评级就拖了三集之久。为了利用话题人物吸引关注,将大量主舞台部分镜头删除,节目内容主次不分,观众难免接受无能,最终降低粘性。
03.
节目概念模糊
从创造101到青春有你2,目的都是为了挑选出一支属于中国本土的女子团体组合。然而,创造101的火爆并未让中国女子团体看到春天。
火箭少女101除了那首《卡路里》以及几位团体成员的解约风波之外,似乎并未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成果。
这也让《青春有你2》开始重新探讨女子团体的意义。同时,节目中也不乏对女性精神的思考。这一切都使节目提升了一定的内容高度。
但从第一期节目开始,关于什么是女团,女团应该是怎样的,观众似乎并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反而变得更加模糊。
话题、外形、年龄的偏向性引导模糊了观众的视线,也让原本更重要的话题探讨没有形成足够的声势。
受疫情影响,匆忙上线的《青春有你2》在获得关注的同时也收到了很多吐槽。
关于打造中国女团的议题依然处于萌芽阶段。成体系的韩国团体出道形式是否能在中国的土壤上开花结果需要时间证明。
要知道,在中国能够提供团体展示与创作的舞台依然太少。太过急功近利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昙花一现。
作为一家视频网站的综艺节目,其目的更多在于吸引流量,转化变现。这样一场资本的游戏,观众大可不必太较真,看个热闹也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