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这支《老简历》
是我见过最有底气的招聘广告了 点击观看
它的底气,不仅仅在于宝洁旗下有海飞丝、潘婷、舒肤佳、沙宣、SK-II、佳洁士、护舒宝、太渍、吉列……等世界著名日用消费品;也不仅仅在于它年营收超5000亿;更是它对于老简历的态度就已经很有说服力。
这是一支校招视频,但却拥有现象级公关事件的威力,因为它可以同时达到三个目标:对毕业生的号召、对宝洁员工的激励、对大宝洁系所有人的感动。
不管你将飞向哪里,先从宝洁起飞
很难不被这句话所触动,简历是一张纸,背后却是一个人。首先我是被这一排排的简历所震撼,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为了拍摄专门整理过的,但仅凭宝洁能翻出5年、10年、20年前的简历,就已经充分证明了它对人才的尊重。
宝洁这个名字代表外资传统快消公司,可能在年轻毕业生心里,它的形象仅仅是“公司规模大,薪酬还可以,生活工作相对平衡”。远不如诸如 “拉面说”这样的新快消品公司和 “小红书”、“猎聘”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更酷。
但实际上,这是天大的误解。众所周知,宝洁被誉为「营销界的黄埔军校」,也是「中国CEO摇篮」,那些看起来“更酷”的公司的创始人或者骨干,竟然都是“宝洁人”。
当想到年轻的简历与这些人的简历一起放在一排排档案架的时候,岂不是一件更酷的事?还有什么比这些从宝洁出来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的人,更有说服力呢?
还记得自己的第一份简历吗?没有作品、没有底气、甚至都不确定自己能做什么,唯一有的便是一腔热血,和年少的自信。而当时想要的也仅仅是公司的信任与尊重,希望公司能给自己机会与耐心,而这,恰恰就是宝洁招聘的核心竞争力。
从“老简历”这么一个小小的点出发,以前辈们的真心话来呼唤“新简历”,看,这就是宝洁年轻人的未来。宝洁敢于许年轻人一个未来,也愿意许年轻人一个未来。
宝洁与宝洁人的双向成就
很多企业也会讲自己尊重人才,背后的意思却是:只要你有才华,能够适应,我就能给你更好的未来。
但宝洁似乎有些不同,宝洁对于品牌营销的态度与对于人才的态度一脉相承,它与员工之间,是双向成就。
宝洁这个名字,远不如它旗下诸多子品牌那么响当当,它每一个子品牌都有自己的个性与定位,家居护理、美发美容、护肤、婴儿用品、食品等等,即便是同一个品类的不同品牌也有着各自的光彩,比如护发领域海飞丝定位去屑、潘婷定位健康强韧、沙宣定位专业与潮流…
他们对人才的珍视也同样如此,发现人才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并着重培养,不管以后是留在宝洁还是离开宝洁,都会有所作为。
开场的许敏,本身就是一个例子,1997年加入宝洁,从管培生成长为宝洁大中华区CEO。这位宝洁最年轻的华人CEO,在一排排整齐的档案里,拿出同事们几年前的简历,面含微笑,轻柔的就像那是珍宝一样,许敏的态度,就是宝洁的态度。
每一个从宝洁出来的人,都会感谢宝洁。这则招聘视频,很巧妙的借用简历,四两拨千金的把宝洁对员工的影响展现出来。
我们看到视频中从宝洁起飞的那些前辈,写给年轻人的话也是大体考量过的,有纯粹的鼓励、有对团队的认可、有对价值观的肯定,也有年轻人可以在宝洁提升的视野与格局…
且不说他们目前的成就,单是他们从宝洁离开后,依然愿意鼓励年轻人来宝洁锻炼,就已经能感觉出他们内心里依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宝洁人”。
我朋友圈里的宝洁人,几乎都被炸出来了,转发了这支视频,这是他们从内心对于宝洁的认可。这些宝洁人,是宝洁永远的骄傲,也是“宝洁是你创造不凡职业生涯的最佳起点”的最好证明。
宝洁没有辜负他们
他们也没有辜负宝洁
如果你是宝洁的老员工,见到这支视频,一定会倍感幸福。就像突然知道了有一个很久不联系的老朋友,一直在默默关心你。
如果你是想要走入宝洁的新伙伴,也一定会感到温暖,因为你知道如果有幸能加入宝洁,那么你便不会孤军奋战,你远方有前辈,身边有伙伴。
这则宝洁招聘的创意朴素真诚,没有谆谆教导,没有趣味横生,没有鸡血励志,也没有高薪诱惑,只是告诉你“宝洁不会辜负你的第一张简历”,而你如果选择了宝洁也一定是未来可期。
在互联网快节奏的年代,一家愿意培养人才的企业是值得尊敬的。
现在年轻人职场流动太快,很多企业不敢去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的成本太高,自己付出了代价,人才却飞走了,对企业来讲是很伤的。
而宝洁愿意这样做,并且对于从宝洁“飞”出去的人保持祝福,这一方面体现了宝洁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宝洁的格局:它考虑的不只是自己,更在乎社会责任。
这一大串名单,会在多少领域造福人们的美好生活,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一家公司,员工是有安全感的。他们对人才的态度,不是“你能为我做什么”,而是“你有心,我有意,我们一起探索,相互成就”。
最后,视频中说到:
从今年开始 每一个新入职宝洁的人 都会在简历的背面写下一段祝福的话 未来它也将影响一代一代的宝洁人 这将会成为我们的传统 也是我们的未来
我注意到,从今年开始,宝洁多了一个“传统”。
盲猜这个“传统”的灵感,是从这则视频创意萌发的。
一个企业,愿意把一个招聘广告的想法变成“传统”,体现了这家企业的包容;一个广告创意,能成被一家企业永远延续下去,这也是广告人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