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事业当作一段旅途,那么我们希望看到最美最好的风景,不在半途逗留徘徊,不走巧径误入迷途。”在3月12日字节跳动的七周年庆典上,张一鸣在他的演讲ppt上这样写道。
很多人会用“打造爆款”来描述对字节跳动的第一印象。
能在几乎被BAT瓜分殆尽的互联网矿山中打造出今日头条、抖音这两款影响力极大的产品,字节跳动也成为无数眼红者口中的“APP工厂”。
仅2018年,字节跳动就推出了3个APP。无论是西瓜、火山、懂车帝等金牛产品,还是最令张一鸣骄傲的今日头条和抖音,都不足以概括这家公司——“头条系”成为字节跳动的隐形名片。
七年前的三月,几个青年把营业执照捧回位于北京知春路的锦秋家园。
那时的互联网巨头没有一个专攻内容分发,真正下决心做推荐引擎的公司不多,且多以失败告终。张一鸣觉得,要想拿互联网红利,就要从根本上取得突破,解决个性化问题。于是,今日头条这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在锦秋家园一间简单的四居室里诞生了。
几乎没人说好,这是张一鸣在创业初期遇到最多的情况。2012年公司刚成立,他奔波于各个投资人之间,平均每天至少见一个投资人。在听完他的算法推荐模式后,资本的声音总会问:你们有多少用户?有四大门户多吗?
公司成立半年,一位来北京旅游的美国创业者惊讶地发现,锦秋家园这间房子里的技术是跟硅谷接轨的,当即决定要投资。在这之前,张一鸣才拿到第一笔融资。
2012年年底,张一鸣开始雄心勃勃地和团队着手公司的国际化。尽管没几个喝过洋墨水,但这群梦想比天高的人都觉得“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机会在全球都存在。”
要做世界上最大的内容分发平台,这条今日头条曾经立下的flag被很多人笑话:只靠一款讯息app就想占领世界?
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今日头条看新闻时候,人们才体会到张一鸣口中“不生产内容,只做内容搬运”的算法究竟有何魔力。
凭借着算法优势、个性化推荐和流量红利,在BAT巨头的夹击中,今日头条杀出了另一条血路。2012年8月,今日头条app横空出世,当门户网站才开始布局移动端时,今日头条已经迅速地占领了市场先机。
头条系的咨询分发模式颠覆了传统的门户网站,百度、微信、快手等无一能逃过这只怪兽的内容组合拳。随着头条系的产品接二连三火起来,逐渐形成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矩阵,行业开始对这个野蛮生长的独角兽公司另眼相看。
锦秋家园的那间四居室里,一群热血青年种下了无限的梦想。七年后的今天,这些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
2012年今日头条问世,以社交数据为基准、随用户行为更新的算法模式让人上瘾。2017年的数据显示,头条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90分钟,雄踞资讯类app榜首。
2016年张一鸣的团队all in短视频领域,利用“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的产品矩阵在短视频领域成功突围,头条系短视频月活均能达到亿级,其中抖音更是高达5亿。
2017年8月,抖音海外版Tik Tok在日本落地,经历过几个月的猛烈投放,于11月底首次登上日本APP store免费榜首位。
2018年4月,今日头条整体品牌变更为字节跳动,标志着张一鸣的创业核心由“咨询分发”的独轮车转为“咨询分发+短视频”双轮驱动。
今日头条和抖音,这两大超级流量入口带给了字节跳动可观的营收。一直以来,字节跳动的营收呈现三级跳的趋势:2017年字节跳动完成150亿元营收,2018年又交出了500亿元的成绩单,甚至有传闻称张一鸣将2019的目标定为1000亿。
然而疯狂收割流量的日子终究会过去,流量的天花板是避不开的问题。早在2017年今日头条开发者大会上,张一鸣就曾经表示,“今日头条将从智能分发时代走向智能分发和粉丝分发结合的智能社会时代。”用社交加强用户粘性,比如今年初万众瞩目的抖音系视频社交软件“多闪”,就被看作是字节跳动为用户留存所做的努力。
但社交门槛高,前有高山微信,后有大海微博,面对20万用户的吐槽,如何定制适合自己的社交战略?对此,张一鸣表示,“对多闪的预期就是没有预期。如何保障这些用户分享通讯的权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预期就是不断尝试、不断想办法突破。”
张一鸣用5个故事回顾了七年创业之路,他说:“现在我也有一些产品还不够好,我们欢迎积极吐槽提建议,但不要那么容易放弃希望。”
Byte Dance这个英文名是张一鸣在给公司取名“字节跳动”时就想好的。将想象变成现实,全力奔跑也是一种浪漫,当“务实的浪漫主义”这行字出现时,便成为Byte Dancer最贴切的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