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IG夺冠的消息刷遍全网,所有人都为之欢呼的时候 当然不是因为老板的身份 而是由吃热狗而引起的....
说起热搜这件事,谁都不得不服气 有的人就是天生自带“热搜”体质 有的人却还要千方百计去买“热搜” 在这样的一个“流量时代”, 博眼球搏出位搏关注度甚至于搏点赞数 都对每个人有莫大的吸引力 上至明星大咖,下至平民老百姓 谁不想发的朋友圈随随便便就能得到无数的赞 谁不想发的微博能得到各种大V的评论和转发 谁不想发的知乎能轻轻松松就被推上了热榜....
“吃热狗”甚至“热狗”周边产品受到网友追捧的前提 却是王校长沉甸甸的富二代身份 才让他有了如今源源不断的火爆关注度 可想而知,在如今的社会氛围之下, 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地位可以直接决定一个人在社交平台的影响力 纵眼望去,多少“星二代”、“富二代”一出生就赚足了公众的热度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忿忿不平 “我要是谁谁谁的儿子/女儿,我也能上热搜啊” 但如果有一天,这种现象发生了逆转 不用“拼爹”也不用向“钱”看 用社交平台的影响力,去决定你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 你愿意吗? 你有信心吗?
你吃热狗能上“热搜”吗?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离奇的想法是痴人说梦 但在英剧《黑镜》第三季第一集中,这样的桥段被活生生搬上了荧幕 天才导演Charlie Brooker 出品的“Nosedive”被贴上了“神剧”的标签 在剧中,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反乌托邦世界 情节设定在未来,每个人为另一个人的行为评分,评分高低直接决定资源分配 评分高者可以享有各种各样的特权,低者要被抓去监狱。 这就好比如果我们的世界变成,靠朋友圈的点赞数去生活 得到Like 越多,就能获得经济收益,过上人人称羡的生活
得到Like 越少,就要被歧视被限制,分分钟被高分者唾弃
故事中的女主角为了获得高评分,想方设法地讨好身边的人,不惜用贷款去住高级公寓认识营造高品质的生活假象,希望获得自己的高分回报,改变现状。但是这种行为却被很多人视为虚假,导致她的分数不断下滑。后来她发现通过利用高分的好友,成为她的伴娘,可以巴结更多的“高分朋友”。然而却用力过猛,大收负评,落得锒铛入狱的结局。
在影片中,网络的评分时时刻刻控制着人们的行为模式。所有人都各怀心事,互相利用,只为提高自己的总体分数。有人可以一夜成名,名利双收,也有人一个不小心就跌入谷底,一沉百踩。所有的行为一旦被加入了评分机制,所谓的关心和关怀都变成了带有目的性的”利益”之交。虽然故事有戏剧性的夸张成分,但是跟如今的“热搜心理”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看到这里,小编好像还是没有教会大家如何成为一个吃热狗也能上热搜的人。借着“吃热狗”的名义,实则是认真想想,为什么大家更在意的是“热搜”这回事。在自媒体蓬勃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素人也能在“网红圈”占据一席之地。前有“清流”之称的PAPI酱,后有抖音爆红的“婉妹”。无一例外,在一夜爆红之后,素人们采取的都是接广告,与品牌方合作,建立工作室等等可以把流量变现的方法。
科技为我们提供了千万种的可能性,却也在暗暗警醒着这一切。Charlie向英国媒体表示,影片创作的灵感源自于 --- “如果科技像毒品,它让我们习惯性地上瘾,那么它的副作用是什么?”当我们沉迷于社交网络中,无时无刻地捧着手机去在意虚无缥缈的点赞数,去营造”人生赢家”的人设时,是否已经被这种“魔掌”过度掌控了现实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有一段很戳心的部分。有一位老奶奶,因为老伴的评分不够高,无法在生命垂危之际去接受 “高分”的医疗救助,最后两人阴阳相隔了。如果社交媒体的评分可以替代 “金钱”的价值,有时候因为可笑的分数,连亲人的生命都无法留住。想到这,突然还是有点庆幸,我们依然生活在公平的社会里。能通过努力奋斗而获得理想的生活条件,而不是为了分数去假惺惺地讨好别人,也不用戴着假面去掩盖生活的千疮百孔。至于吃热狗这回事,说的小编都饿了,赶紧点个外卖继续看《黑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