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乘风破浪》上映已经有段时间了,但除了一些站在道德优势上痛斥韩寒的直男癌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广告营销号去写它,不过在我看来,《乘风破浪》却是一例标准的社会化传播案例。
我的前老板,环时互动的掌门人金鹏远,曾经在他的微信公众账号“老金扯谈”里转发并归纳了“铜雀叔叔”的关于新媒体的理解。 其中有一部分谈到了什么样的内容会引起大众消费者的传播。重新解读深化下大概有五个。 1、具有新闻性的事件:换句话说是能够形成话题讨论的。 2、喜闻乐见:通俗点就是趣味性,能让你好奇或者笑的。 3、价值观趋同的共鸣:喜好,日常生活里的洞察,这就是我或者我想表达的啊。 4、有用:不为人知的技能或技巧,又可以正常装逼了。 5、转发抽奖:只要公信力高,奖品诱人,效果就喜人。 知道了传播点,再回过头来看《乘风破浪》的整个推广营销就很清楚了。 一、超级事件:“男子汉歌”引发直男癌讨论,轰炸式的传播效应韩寒在微博上发出了《乘风破浪》的主题曲《男子汉宣言》,不到半天社交媒体上便炸开了锅,舆论一片倒的反韩,大批特批韩寒的直男癌。 甚者把韩寒有可能的历史污点搬出来,上身到了人生****的层面,人品不行电影肯定烂,即使没看电影,果断的一颗星。 当时韩寒估计也蒙比了,没想到一首歌会引发出如此的舆论,本来信心满满的一部电影却因为一首歌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排挤,太荒谬了。
歌词:
不得不说里面有几句歌词却是有点“霸道”,但更多的歌词却也是表达夫妻之间的爱,韩寒也在微博上做了说明。(说实话,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什么叫“直男癌”,到底是审美差品位低还是男权思维或其它。)
不过好歹韩寒的这部电影相比上部《后会无期》确实精进不少,立意、故事、镜头、对白、音乐都可圈可点,看过电影后发现这首歌在剧情里出现也并没有不妥,相反爱意更浓了。后来豆瓣评分从一开始的3点几分一直涨到现在7.0分。 这虽说是意外,但从传播的角度上来说,韩寒这次还是因祸得福,先是最大化的舆论传播,到最后的作品实力反转。
二、趣味吸引:不顾颜面的自嘲,搞笑的片场日记都说韩寒正经帅起来,有“亭林镇谢霆锋”的美誉,但是自从他开了微博就俨然成了一个“猥琐的老司机”形象,动不动拿自己别开生面的发型来调侃,早已成为了网友们的笑谈,这次也是不忘来玩味一番。
除此之外,别出心裁的将《乘风破浪》的花絮以片场探班新闻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幽默风趣的语言,逗比搞笑的场面也是吸引了一部分观众。
三、价值观趋同:明星大IP,票房印钞机成片还没有完,韩寒早在去年10月就吹起了宣传的号角,搬出了众多主演配角(邓超、彭于晏、赵丽颖、李荣浩、张本煜、董子健、高华阳等),偶像与实力并存,并声称自己这是人民欢迎的“插票”行为。 与此同时,除了普通观众的口碑外,还搬来了章子怡、王源、张一白、黄建新、等有话语权的名人的夸赞,甚至获得了陈可辛导演的大力称赞,为《乘风破浪》定了档次基调。
而在内容上,韩寒选了一个当今社会家庭中依然普遍存在的问题,即父母的期许和自己的自由,相信在每一个青春年少时都或多或少的有过这种情况。 而在时间设定上,选在了1998年,那个时候还是歌舞、录像厅和BB机的时代,香港电影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甚至里面还可以安排了一个小马的角色,暗示了这个世界会因为互联网而改变,而这些共同的组成了对那个时代的回忆杀。
台词上,也不乏神来之笔,像我已经四岁,不再是三岁小孩了;都是小人物,就别说什么大话了;六一还是个儿童;你去了团灭了怎么办;原来我是香火啊感叹台词的设计精妙。 包括电影选择的歌曲《在雨中》、《一方天地》、《别送我》的歌词,浓浓的时代感和韵味,听来都有别样的感动和共鸣。
歌词:
四、转发抽奖:一波又一波的奖品刺激,堪称电影宣传之最相比上部电影《后会无期》韩寒送了部车,今年的《乘风破浪》真的是乘风破浪,转发抽奖一浪接过一浪,不仅韩寒送,亭林镇影业送、连演员也送,奖品从车到macbook到旅游到BB机充电宝电影周边。
总之奖品眼花缭乱,参与的人也是络绎不绝,#乘风破浪#的话题榜也是达到了电影宣传罕有的量级:36.6亿的阅读。
五、如果《乘风破浪》没有满足传播第四点,那么看了这篇文章的人,就满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