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告ADTODAY(adtchina.cn),领先的数字营销案例和供应商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作品 > 创意短片 >

一档真人秀,何以被评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未知 2016-04-14 11:10

“我对这个节目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我个人甚至于认为,这是中国一场电视革命,是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是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在《急诊室故事》专家研讨会上对该节目所做的评价。

 

该研讨会于今天(1月29日)在北京举行,除了广电业、学术圈的多位知名人士,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宣传处长姜雯、北京协和医院急症科主任郭树彬、上海卫计委宣传处处长王彤等也出席了会议。

 

“有病不呻吟”,只求真实为核

 

研讨会上,高长力直言“这个节目是‘有病不呻吟’,温暖、坚强的”,并呼吁电视人“不要做无病呻吟的节目,要做这种真实”。

 

东方卫视联合恒顿传媒推出的《急诊室故事》,是国内首档观察式医疗急救真人秀。节目将目光聚焦上海最大的急性创伤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用78路远程遥控固定摄像头,以客观、冷静之态直面人生冷暖,为拼明星、拼道具、拼故事、拼技巧而娱乐至上的同质化综艺内容带来了新景观。

 

节目选取急救室为社会横截面,除了医患关系,社会万象皆可迁移至此。如已播出的节目中,关于城乡问题、城市管理、事故双方问责、亲情爱情等都“全自然”真实出镜,不一而足。

 

在高长力看来,人们喜欢看电视,缘于“后窗理论、窥伺心态”。急诊室一般人进不去,用院方的话来讲,很多地方是医院的医生一辈子都没进去过的。而在《急诊室故事》中,“通过电视可让观众看到急诊室中最高潮、激烈状态下的各种关系、各种反应,这在帮助人们真实认识社会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李勇看来,《急诊室故事》的口号是“生命有痛,有你真好”,节目的思想性都蕴含在这一大主题中,而每一期又会有不同的分主题,比如讲述来自农村的城市边缘人,讲诉医患关系,讲述亲情。

 

在全方位24小时不间断、直面当下百姓痛苦的同时,节目组更重要的诉求是传达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正能量。因而,节目内外,人物、故事的选取都不以夺目话题为目的。收视之外,《急诊室故事》更注重寻找当下社会所缺失的人生暖意、正能量、新闻情怀和媒体价值、社会责任感。

 

传达朴素的媒体价值和社会责任感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宣传处长姜雯表示,卫计委宣传司一直都很支持《急诊室故事》这类的纪实电视作品,下一步卫计委将联合广电总局,出台对卫生计生类,包括纪实性节目的采录播的指导性意见,并商讨建立一个卫生计生类作品的交易平台,将《急诊室故事》这类节目实现传播的最大化,放大节目的社会效应。

 

《急诊室故事》的思想性还体现在医疗专业知识的传播上,在这方面节目的表现手段也力求喜闻乐见,比如每一期都会有医者就患者遇到的问题向观众普及一些自身可注意、力所能及的医疗知识。

 

2014年,国内的几部医疗行业剧都在尽力突出医者的正面形象。而这种电视剧本身所具有的影响力,让观众或多或少地理解医务工作人员。《急诊室故事》中,因为节目的真实性,也起到了树立良好医护形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关系的积极作用,传达了正确的生命或者医疗理念。

 

在国广市场调查首席研究员靳智伟看来,《急诊室故事》以医患关系为依托,深刻地展示了当代的价值体系,情感与心理结构,和生存状态。由病患到急诊,背后是家庭关系,甚至是肇事与被肇事的关系,医患关系、伦理关系,多元的社会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体现的是社会政策,乃至生命本体之间的一种深刻思考

 

在同质、跟风、娱乐化现象严重的今天,《急诊室故事》却以很少的收视率资源,达到了较高的收视效果,这便是影响力的效果。

 

超越了真人秀

 

真人秀是人工对生活做了一点干预,并非原生态的发展。《急诊室故事》作为一档无任何干预、完全客观记录的节目,高长力认为,“该节目完全可以纳入纪录片的体系。”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苗棣同样认为,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上,《急诊室故事》在节目形态上,是一次非常好的创新。苗棣直言,自己“非常不同意节目组将其定位为真人秀”,因为叫真人秀,“一点都不提升这档节目的层次”。

 

在苗棣看来,《急诊室故事》完全是真人真事,更像一个纪实节目。虽然欧美出现过形式相似的节目,但是真正像《急诊室故事》这种做医院的节目,在他看来,“真的很少”。

 

而节目组采用78路固定隐蔽镜头、大量的拍摄素材,形成1:840的成片比,以及来自伦敦等全球化的团队多带来的各工种流程化的操作,支撑了这档节目不同于其他娱乐节目的真实性。在苗棣看来,这也是一个很巧妙、创新的地方。

 

真人秀中的“技术流”

 

出席研讨会的专家们也一致认为:真实感人是该节目的一大特点。

 

但要做到真实,并非易事,节目拍摄伊始遭遇的一大难点即是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同意接受拍摄并播出。“如果不同意,我们绝对不会用,哪怕这个病患的抢救过程多么紧张,或者身上的故事多么精彩”,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副总裁袁雷直言,每一位出镜的患者,节目组都需要提前与家属沟通,经过同意后,双方则会签署隐私协议,

 

同时,谁也无法预料78路隐藏摄像机在24小时不间断的拍摄中,会捕捉到怎样触目惊心的内容,鲜血淋漓的画面在所难免,遭遇医患矛盾又该如何处理?

 

袁雷表示,“能不出血腥画面的尽量不出,实在避免不了一定要打马赛克。”节目组最开始就确定了不能用这种东西来吸引眼球,经过节目组反复讨论研究后,主创团队摸准了尺度,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选择有代表性和故事性的人物和时间来呈现。

 

李勇认为,《急诊室故事》中系统化、流程化操作系统的更多优势在于希望用相对全球最先进的电视手段和系统化的制作流程,更多地用到中国当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做节目是种平衡的艺术

 

李勇同时认为,如果《急诊室故事》的创作方向是一枝箭的方向,那么箭头就是情怀,两侧羽毛是情景和情绪。节目的主角是素人,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节目的表现手段还要是喜闻乐见、具有故事性。

 

“做节目就像‘夹心糖’一样,如果夹的‘心’很好,可是糖不够甜,吃了一口吐掉,‘心’也没有传递到目标受众。反过来光吃完了糖,只有甜,也失去了做这档节目的目的”,李勇感慨道,而两者之间的平衡,节目组仍在不断摸索。

 

到目前为止,节目已播出5期。目前的观众构成,70%以上是中高学历人群,这种稳定的、面向高端人群的收视情况,就意味着面向都市,挖掘了上海的独有资源。而上海还有很多独有资源,可进一步起到全国的示范效应,最终形成品牌带动效应。

 

目前《急诊室故事》10期录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袁雷透露,东方卫视还将用同样的表达方式,继续做一系列选题来表达不同的社会热点。

 
(责任编辑:tangchao)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