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告(adtchina.cn),领先的数字营销案例和供应商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品牌 >

跟拼多多学营销

今日广告 2020-08-20 16:01

近日,汽车品牌特斯拉与电商平台拼多多杠上了。“特斯拉拒交车事件”也让这场大戏赚足了眼球。

 

 

7月21日,拼多多上的商家“宜买车旗舰店”推出了特斯拉 Model 3 2019款的万人团购秒杀活动。拼多多补贴后的价格是25.18万元,比特斯拉官方补贴后的27.18万便宜2 万。

 

本次活动一共有5辆黑色特斯拉参与此次秒杀,且都是正品的新车,消费者需要全款支付裸车价不支持分期购买。

 

这样的消息无疑让喜爱特斯拉的消费者难掩喜悦之情。而就在活动推出后,特斯拉发表声明称,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本司生产车辆。如消费者因上述团购活动产生任何争议或权益受损,特斯拉不承担任何责任。

 

 

但这样的回应似乎并未阻止拼多多活动的继续展开。随着时间的推移,8月14日,一名湖北武汉的消费者参与了拼多多的“万人团活动”领取补贴之后,在完成全部支付并向特斯拉进行提车时,遭遇特斯拉取消订单。

 

特斯拉质疑拼多多隐瞒真实下单信息,并存在违反特斯拉“禁止转卖“条款的问题;拼多多则认为该订单为本人与特斯拉独立签订的订购合同,并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双方各执一词,也让事件有了更多的思考。

 

特斯拉的直营坚持

 

众所周知,特斯拉一向采取的是直营模式。特斯拉自主运营所有的门店、服务中心和交付中心。这样的模式也给了特斯拉进行自主定价的权利。

 

 

坚持直营,一方面也是为了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品牌,同时形成与消费者的直连,从而更好地提高品牌服务。

 

 

对于特斯拉而言,拼多多的做法破坏了特斯拉的直营模式。如果未来用户继续在其他平台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产品,无疑会对特斯拉的价格体系形成冲击,同时也对在官网下单的用户形成心理落差上的影响。

 

拼多多的借势营销

 

在这场精彩的对决中,拼多多似乎处在一个更有利的位置。事件发展到如今,拼多多不仅进一步树立了品牌形象,还用最少的成本做了一波宣传。

 

在拼多多推出此次活动后,特斯拉一方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并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直截了当否定了这项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拼多多完全应该结束团购活动以期避免之后可能发生未能履行约定的风险。相反,拼多多不但没有停止还选择了继续开展很明显以此拉进一波关注。

 

不仅如此,在后续的开展中,拼多多对每辆车的补贴只需两万,一共五辆,也就是说,拼多多这次仅花费了十万便得到了大范围的营销宣传。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借助拼多多的平台,用更少的钱买到真品,何乐不为?不但满足了消费者的低价需求,还推广了拼多多的百亿补贴策略,触达更广泛的用户人群,可见拼多多这波借势营销不亏。

 

一直以来,拼多多着力于深耕下沉市场。而通过补贴各大大品牌的活动,拼多多开始逐步深入到更高的圈层内,实现用户拓展。只是这次碰上了一块硬骨头,让事件变得没那么顺利。

 

拼多多的补贴策略

 

过去,人们对拼多多的印象集中在便宜货、9块9秒杀,低到尘埃的价格让人怀疑人生。事实上,这样的低价做法无非是吸引客流量然后通过广告收入来维持自身利益。

 

但这样的做法并非长久之计,消费者在长期消费体验中收获到的可能是价廉物劣,长此以往自然会导致用户流失。

 

为此,拼多多推出了百亿补贴,吸引用户在平台上购买到更价廉的正品。依靠百亿补贴,拼多多2019年年度活跃买家达到5.36亿,成功实现了用户拉新,同时也凭借高端品类吸引到一二线城市用户。

 

 

拼多多始终坚持利用低价占据用户心智,而持续烧钱的背景下,大规模获客的同时能否在未来实现良性变现也值得关注。

 

结语

 

就目前而言,拼多多已然成为重要的电商平台,借势高溢价品牌的力量帮助平台进一步实现拉新与留存。

 

从高投入到品牌借势,拼多多在不断探索新的营销可能,一方面巩固老用户,另一方面也是在挖掘更高质量的用户。

 

此次特斯拉事件,拼多多除了进一步推广平台之外,也给了品牌方一种新的可能性,未来是否将拼多多作为一个新的营销阵地也为未可知。

 

对于此次拼多多vs特斯拉,你站哪一头?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