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告(adtchina.cn),领先的数字营销案例和供应商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品牌 >

快时尚关店潮来袭

今日广告 2020-04-29 16:24
|Jayden      编辑|Lorelei
来源|今日广告(ID:Advertising_today)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无论什么品牌,面对疫情只能败下阵来。
 
疫情之下,实体店的现状更是不容乐观。自武汉宣布封城以来,各品牌在多地的实体店不得不面临关门的困境。其中,快时尚品牌纷纷关闭部分门店,造成极大的损失。
 

 
优衣库作为日本迅销公司的核心品牌,到2月份,临时关闭了共395家中国大陆门店,导致2月同店销售额下滑近80%。
 
H&M也在前不久的一季报中指出,截止3月底,H&M关闭了5065家门店中的3778家,覆盖了美国、意大利、法国等54个市场。
 
无印良品(MUJI)在欧美市场的所有门店暂停营业,同时日本本土市场90%的门店暂停营业或缩短营业时间。
 
另一家快时尚巨头Zara,其母公司Inditex旗下品牌在全球的7469家门店中,有3785家门店已暂时停业。
 
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遭遇寒潮,除了疫情,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其纷纷关闭线下门店?
 
 
国潮崛起,洋品牌附加价值削弱
 
早期的中国市场,外国品牌进入得到了大批消费者的追捧与购买。并且这些品牌成为消费者追求时尚与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然而,这样的局面正在逐步地瓦解。
 

 
社交平台的发展,让品牌时尚变得不再新鲜,新一代的消费者逐渐对这类快时尚品牌产生了免疫力。因此,较之过往,品牌身上的附加价值自然也就有所削弱。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与经济的发展,国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并且文化认同感得到进一步地增强。
 
近年来,中国李宁、安踏、回力等国潮再次席卷而来,通过跨界联名、结合传统工艺,这些品牌重新收获了一批年轻消费者。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品牌更需要加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中国消费者的尊重。对市场的迟钝,终将淹没在时代的浪潮中。
 
 
线上销售崛起
 
电商的出现,对快时尚的实体店销售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尤其在此次疫情之下,消费者居家隔离,门店业绩惨淡,关门成为实体店的大结局。
 
线上销售反而在这段时间内迅速崛起。而正是因为快时尚品牌对电子商务的威胁反应过于迟钝,因此早已错误互联网带来红利的最佳时期。
 
电商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产品从设计到上架,再到更新,周期变得更短,能能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
与此同时,近年来,链路营销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提出自己的链路模式。社交媒体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了消费者的购买路径。
 
这样的方式,以实体店为主要经营形式的快时尚品牌是望尘莫及的。这也导致了近年来,快时尚品牌纷纷关闭各地门店以转战线上销售。
 
 
同质化严重,创新力不足
 
所谓的快时尚就是快速时尚,快速、时尚、平价、款多量少是其主要的特点。
 
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快时尚品牌设计创新能力不足,消费者并没有看到足够的设计感与时尚感。其中,部分消费者对优衣库的印象便是“样式简单”、“基本款”、“舒服但不好看”。
 

 
由于消费者对时尚与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穿衣已经不在于仅仅满足基本的“穿”的需求,因此,快时尚带给消费者的满意度也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随着GAP、Zara、H&M等大量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品牌竞争自然在所难免。为了快速抢占消费群体,这些品牌需要在短时间内推出自己的产品。因此,过快的更新速度往往难以跟上独特的创意设计,越来越多同质化产品充斥,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品牌的吸引力。
 
 
 
结语
 
 
面对市场的日新月异,快时尚品牌作为以快为主的品牌自然应当适应时下的发展,调整自身的战略计划。
 
随着疫情在中国的逐渐恢复,不少门店也开始恢复营业,但保持市场敏感度,洞察消费者时尚需求,依然需要品牌进行有效的把握。
 
目前快时尚难掩疲态,品牌想要持续吸引消费者,改变现状,还需增强自身创新能力,转换营销思路,让快时尚并不再仅仅是一个名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