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广告ADTODAY(adtchina.cn),领先的数字营销案例和供应商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Digital China > 行业资讯 >

2020上半年数字营销10大关键词

今日广告 2020-08-17 10:19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企业的开工节奏,线上办公成为主要的形式。与此同时,线下销售活动无法正常展开也进一步影响到企业业务进行。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尽管疫情给企业带来诸多不好的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将目光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摆脱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探索出一条全新的营销新方式。
 
借助于互联网络以及新的营销思路,2020上半年品牌借助数字营销又玩出了新的花样,无论是直播带货还是品牌种草,都焕发出新的活力。另外,一些频繁提及的概念性内容也为数字营销注入了新契机。
 
今天,我们就为各位盘点2020上半年数字营销10大关键词,你准备好了吗?
 
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那绝对是上半年最火的词之一。从薇娅、李佳琦等主播,到董明珠、丁磊等企业领导者,再到陈赫、王祖蓝等明星,人人仿佛都投身到直播带货这个领域。
 

 
所谓直播带货,即是指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商品线上展示、咨询答疑、导购销售的新型服务方式,具体形式可由店铺自己开设直播间,或由职业主播集合进行推介。
 
直播带货无疑是2020年最大的风口。单场直播带货过亿,观看量以千万级为起点的主播秀让各大品牌趋之若鹜。可观的成交量创造了空前的商业奇迹。尤其在疫情的背景下,不少企业产品滞销,无法正常复工,工资、房租更是让公司雪上加霜。而直播带货在丰富媒体技术的同时也成功带动了企业销量,帮助企业转危为安。
 

 
随着直播带货红利的进一步红火发展,越来越多弊端也逐步凸显,甚至出现大量翻车现场。部分主播在直播中夸大宣传产品特性,诱导消费者购买,而当产品出现问题后,售后服务跟不上,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主播专业化程度不够,对选品了解程度不足,难以维持与用户的忠诚度;带货产品具有局限性,高消费额产品不适用于直播……
 
直播带货的热度还将继续发酵,在改变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与用户关系的维护。高质量的产品输出搭配有趣有料的直播内容才能维系用户信任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算得上这两年营销届的高频词汇。
 
早在17、18年的时候,很多互联网公司已经感觉到增量到顶了,要想维持公司的增长势头,有两条路,要么获得新用户,要么让老用户的价值发挥的更大。
 

 
在流量红利殆尽的当下,挖掘老用户更多的价值成为了所有公司的共识,于是私域流量的概念开始流行起来。
 
所谓私域流量,指的是我们不用付费,可以任意时间,任意频次,直接触达到用户的渠道,比如自媒体、用户群、微信号等。
 
随着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各行业在产品上打起了价格战,而获客成本的提高更是让企业利润逐步变少。电商平台的厮杀让大部分行业垂死挣扎。相反,私域流量无人竞争,转化率高,获客成本低,成为企业新的发展契机。
 
以微信号为例,一对一的私聊以及朋友圈的内容曝光能够更直接地触达用户。但乱发广告影响用户使用的行为容易遭到拉黑,因此,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发用户需要的内容才能更好维系与用户的关系,防止流出了,培育良好的私域流量。
 
 
品牌种草
 
你有没有因为朋友的疯狂安利而剁手?你有没有因为某一博主的倾情推荐而下单购买?你有没有因为喜爱明星代言的产品而疯狂追捧?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行为,那就是你已被“种草”。
 
在当下的电商时代,从品牌到各类平台都热衷于进行种草。小红书、抖音、淘宝等更是成为品牌进行推广转化销量的重要场所。
 

 
所谓种草,表示“分享推荐某一商品的优秀品质,以激发他人购买欲望”的行为,或自己根据外界信息,对某事物产生体验或拥有的欲望的过程;也表示“把一样事物分享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行为;还表示一件事物让自己从心里由衷地喜欢。
 
因此,我们经常会听到说“今天被我朋友种草了一款防晒霜,太好用了”、“这套产品已经成功给我爸妈种草了”等等。
 

 
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广告宣传成本提升,却无法带动销量与关注度成正比。而种草的出现能够帮助品牌在营销成本固定的情况下达成既定销售目标。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渠道与信息的增长,无法弥补消费者注意力稀缺的问题,选择垂直种草者或种草平台能够帮助消费者有效节约信息搜集成本,并更能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同时种草者通过经验分享也实现了自身价值。
 
以小红书为例,完美日记、钟薛高等品牌就是从小红书成长起来。在这里,构建起了品牌、KOC、消费者的影响力闭环,为更多的新品牌创造了成长的机会,也让传统品牌寻找到新的推广方式。
 
智能营销
 
依托于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成为企业的重要方向。
 
当代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将营销分为了1.0,2.0,3.0以及新的4.0。而4.0时代其核心是企业将营销的中心转移到如何与消费者积极互动、尊重消费者作为“主体”的价值观,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到营销价值的创造中来。
 
而这就需要通过智能化的营销方式,借助数据与AI开展全数据、全链路、全媒体、全渠道和全场景的营销运营。
 
所谓智能营销即是通过人的创造性创新力以及创意智慧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科学技术的融合应用于当代品牌营销领域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工具的创新营销新概念。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时代背景下,智能营销就是将用户需求与品牌信息进行深层次的链接,从而达成在不同场景中满足用户需求。
 
出圈
 
今年上半年的品牌广告离不开一个重要案例,那就是B站的《后浪》。《后浪》的推出一时间成为各行各业重要的谈论话题,同时帮助B站市值突破百亿美金,真正实现了“出圈”。
 

 
“出圈”原是网络用语,指某个明星、某个事件的走红的热度不仅在自己固定粉丝圈中传播,而是被更多圈子外的路人所知晓。而现在,人们也用“出圈”形容知名度高了、爆了、火了、路人皆知了。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出圈”就是将大众原本不太了解的单一品类下的独立品牌,通过破圈的方式,把它带到大众眼前,让更多的人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目前,大部分的细分市场逐步进入红海期,对于垂直品牌而言,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在这部分市场难以实现突破。相反,在大众市场领域,仍有大量可收割的流量,实现增量。
 
对于品牌而言,与其在有限的市场中争夺为数不多的份额,不如开拓新的市场板块,这样既能避免与同行展开竞争,又能让品牌触达更多不同的人群,扩大品牌知名度。
 
品效合一
 
曾几何时,在大部分人看来,品效合一似乎是一个伪命题。品牌和效果如何兼容?要做品牌就必须放弃销量,要实现销量就不能在意品牌。
 
而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认知发生颠覆,直播带货日趋兴盛,“品效合一”再次成为营销圈热议的话题。
 
“品效合一”中“品”指的是品牌效应,“效”指的是实际销售效果,“品效合一”的意思就是在塑造品牌的同时又要提升销量。
 
越来越多的企业追求品效合一,恰恰是因为品牌本身看不清、摸不到,相反,销量的增减是实实在在、肉眼可见。因此,能够做品牌同时又能赚钱才是品牌更推崇的。
 
面对经济下行的现状,尤其是疫情以来对品牌带来的现实影响,“品效”逐渐受到重视。同时,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形式给“品效”提供了基础。
 
在品牌看来,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更加精准和细致的营销效果统计,因此,广告费用的投入让品牌越来越重视销量的转化。另一方面,以用户角度来说,用户从看到广告并进行下单购买的链路变短,在这样的即时消费路径下,品牌更需要在广告曝光的同时完成销量。
 
这样的变化也就形成了“品效合一”的基本逻辑。2020年品效合一依然盛行,但也需思考品牌如何更好为用户服务。
 
下沉市场
 
对于品牌巨头来说,一二线城市红利已经瓜分殆尽。流量见顶的困境使企业发展备受压力。相反,下沉市场拥有一片丰沃的流量土壤,这也让不少品牌纷纷选择拥抱下沉市场。以快手、趣头条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用实际的快速增长速度诠释了下沉市场的无限潜力。
 

 
下沉市场指的是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范围大而分散,且服务成本更高是这个市场的基本特征。
 
根据相关研究反应,除去一二线城市的3.9亿人,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的人口规模将近10亿。这样一个庞大的数额构成了下沉市场的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下沉市场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不同于一二线城市的巨大生活压力,三线以下城市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更加旺盛。
 
然而,跟一二线城市相比,下沉市场的品牌服务与优质商品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居民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面对这样的红利洼地,也让不少品牌将目光转向下沉市场,以开拓新的流量池。
 
对于这块市场,品牌需要在抢占用户心智的同时采取更加精细化的营销策略,简单粗暴地进行品牌移植恐怕并不适用,还需要作出新的调整。
 
跨界营销
 
这年头,不同品牌就爱凑在一块搞事情。光是上半年,就有数不清的跨界合作火爆出圈。品牌在持续吸引年轻人眼球的同时,又展现出全新的品牌形象。
 
喜茶与茶颜悦色的cp之作、人民日报与李子柒款螺蛳粉、完美日记×奥利奥出气垫……不同行业、不同形式的跨界着实玩出了新花样。
 

 
所谓跨界营销是通过多个品牌相互联动,最终形成“1+1>2”的营销效果。耳目一新的跨界营销不仅能够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还能找到新的营销点,实现品牌活力的提升。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消费者不断崛起,行业间的界限也在逐渐打破。“跨界”成为品牌营销的一个热词。成功的跨界营销更是能实现品牌双赢的效果。
 
抢占年轻消费市场。随着年轻消费者成为市场消费者主流,品牌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这一部分群体。年轻群体更加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而不同品牌的创意结合突破了品牌的单项市场营销,在扩大营销群体的同时玩出了全新花样,更加凸显个性化。
 
突破品牌固有印象。“出圈”目前是行业的重要热词之一。随着细分领域逐渐进入红海期,花费大量精力在所剩无几的市场中并非明智之举。品牌“出圈”有助于开拓大量陌生用户的大众市场。而“出圈”的重要性就是改变品牌在大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跨界营销的出现能为品牌实现新的形象重塑,从而收割一波新的市场。
 
打破行业界限共享流量。由于行业流量有限,跨界合作能够帮助品牌打通对方的流量市场从而实现流量互享。
 
宅经济
 
“宅经济”也可说是最近的一个热词。但事实上“宅经济”并非疫情下的产物,只是受到疫情影响,“宅经济”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推广。
“宅经济”可以说是随着网络兴起而出现的一个新词,主要的意思是在家中上班,在家中兼职,在家中办公或者在家中从事商务工作,同时在家中消费也是宅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事实上,“宅经济”本身就属于互联网经济,并以数字化为核心。对于大部分的年轻人而言,“宅”成了一种主要形式,网购、线上办公等形式方便了大众的生活。疫情的推动,更是让“宅经济”得到了红火的发展。
 
依托于数字技术,企业急需调整产业生态,适应当下宅经济的发展趋势,加速线上商业布局,驱动宅经济的新发展。
 
场景化营销

现如今,生硬直白的广告信息传递难以再引起消费者兴趣,甚至在部分情况下会处于迷茫,不明所以。
 
今年,芒果TV推出一档原创声音互动陪伴真人秀《朋友请听好》,采用“观众来电”这种效果多次验证有效的互动形式。节目中,何炅通过百度App语音搜索相关问题后,马上得到了国专业人士的解答。同时,“你问我答”“我答不上来我搜索”等环节也给了百度一个强大而又自然的展示空间,让观众在过程中了解百度的功能。这恰恰体现了场景化的营销形式。
 

 
所谓场景化营销,就是指针对于消费者在以特定情景为背景,通过环境、氛围的烘托,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以激发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来触及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产生消费行为。
 
也就是说,让用户进入设定的场景中,通过自然而然的产品使用情境引导用户主动为之买单。
 
场景化的设置能够引起共鸣,激发情感,可以走的就是情感路线,在产品和服务上赋予特殊的情感意义,使得消费者可以触景生情从而进行消费。
 
在场景化营销中应时刻洞察消费者的心理,明确消费者对于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同时设定特殊的场景将消费者带入预设的情境中,刺激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唤醒对营销产品的特定心理需求,最终刺激消费。
 
结语
 
上半年已经过去,2020已迎来下半场,后疫情时代,企业营销将出现怎样的新发展?上半年的趋势在下半年将呈现怎样的新业态?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杨慧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