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双击666”这一快手词汇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快手文化的代表。
自2011年诞生以来,快手这款短视频软件在疯狂收割流量、步入精细化运营阶段之后,终于决定要在商业化这条道路上快马加鞭了。10月30日,快手在北京召开“Fe+新商业”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快手营销平台。
“慢”思考,“快”行动,快手商业化加速前行
作为短视频领先的“吃螃蟹的人”,快手正面临日均、月均活跃用户增长放慢的困境。而其竞争对手抖音后来者居上,不仅在今年七月,抖音的日均活跃用户就已经超过快手,而且正在逐渐渗透原本被快手抢占的三四线城市人群市场。
不仅如此,相比其竞争对手才上线一年就迅速开始商业化的抖音来说,快手在商业化这条路上似乎一直有些束手束脚。快手在此前一直执着于UGC,这种用户生产内容的模式不如抖音PGC(专业生产内容)的模式变现能力强,以至于快手在前期融资时,总因为变现问题让投资人迟迟不敢下决定。前两年,快手开启直播,这才实现了自己的收支平衡。有人说“慢思考”的快手,经过这些年的流量积累和用户渗透,终于要借这一次发布会正式开启商业化加速进程。
顺势而变,满足“老铁们”的商业需求
深耕短视频行业7年的快手,目前拥有1.3亿的日均活跃用户。碎片化的使用习惯和对用户喜好内容的精准捕捉,促进了短视频用户的粘性不断加强。正如发布会上快手商业化副总严强所说,快手天然具备的“原生商业能力”,快手的“国民级流量”是天然的社交土壤。
另一方面,快手体系内的商业需求也正在受到重视,快手独有的“老铁经济”正在逐步被挖掘和释放。本次发布会的主题“Fe+新商业”,其中Fe是化学元素铁,这不仅是对快手“老铁经济”最生动的诠释,更是快手自身商业根基的展现。此次快手正式推出“快手营销平台”,标志着快手全面开启商业化进程。平台定位“社交商业引擎”,高喊“让社交商业更有效”的口号,快手致力于用流量驱动广告投放和产品变现,通过AI数据构建,最大限度实现快手的商业价值。
尼尔森的一组调研数据显示,“通过快手带来直接交易的商户占48%,在快手年收益10万以上的商户占42%,通过快手带来的交易额占商户总收入占比56%。平均每支视频给客户带来的收益约1068元。”可以说,快手此时推出更规范的商业计划,也是顺应了平台上早已存在的商业需求,其“老铁文化”、“老铁经济”也将成为广告等商业行为的催化剂。
“AI+社交”,快手瞄准差异化广告营销
两年前,短视频异军突起,年的短视频行业已经从蓝海市场变成了每家公司都渴望分一杯羹的市场。随着整个市场争夺的日趋白热化,短视频行业的精细化和商业化成了必然的趋势,如何在变现这条路上做好差异化战略成了首要的问题。
快手战略分析高级总监曹世博表示,作为一家以大数据和算法驱动的AI公司,快手一直在坚持通过技术让每个用户更好地记录和分享生活。快手将自己定位为“大数据+AI+社交”公司,自行打造一套“用户体验量化体系”,通过AI、大数据的应用,让用户体验成为商业变现的衡量标准。
严强也表示,“快手商业化遵循优从用户体验,不做激进的商业化。”不论是考察产品本身给用户体验带来的影响,还是平台为商业客户提供变现渠道,都是为了让平台在向商业化转化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用户体验也能得到保障和提升。
“2018年是快手商业化元年,快手希望将整个快手营销平台打造成整个社交商业第一入口”,严强对于快手的商业化转型升级抱有信心。中国数字营销的市场风云变幻,快手能否坚持到最后成功登顶,我们无法做出确定的回答,但有句话说得很对,谁固守原地、不做创新,谁就无法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