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元旦和春节的临近,企业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盘点时段,对于大起大落的共享单车行业来说,2017这个年度盘点显得过于残酷,但市场不相信眼泪,市场份额是企业市场话语权的基础支撑。目前来看,头部两家企业ofo小黄车与摩拜优势明显,第二梯队的哈罗和永安行在阿里系的撮合下合并而成为第三,其他企业已经几乎引不起市场的关注了。 对于激战了半年的头部企业ofo小黄车与摩拜来说,近日寒冷天气的到来似乎让双方的斗志表面上降了下来,随着投资人合并声音的渐弱和创始人独立运营态度的坚定,双方在暗地里的角力更加激烈。第三方数据公司近期公布的市场数据,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双方的市场现状对比。 艾瑞最新数据显示,ofo月度活跃用户规模增长至7096.27万,摩拜月度活跃用户规模则下滑至6465.33万,较上月下跌近200万。ofo最新月度活跃用户规模领先摩拜10%,超摩拜达630万。综合今年艾瑞整体数据来看,ofo月度活跃用户自5月反超摩拜后,已连续7个月稳居行业第一,领先优势逐渐稳固。
而据极光数据显示,在日新增用户数量方面,ofo日均新增用户数量为35万人,在主流共享单车中遥遥领先。摩拜日均新增用户为16.7万人,排名第二;ofo日均新增用户数是摩拜的2倍之多。哈罗单车、永安行、酷骑单车分别以日均新增4.5万、1.1万和0.7万人排名三、四、五位。
而在主流共享单车App中,ofo也是唯一一款30天留存率超过70%的App,这意味着每100个在近期下载了ofo的新用户中,有75个用户在30天后仍保留了这款App。相比之下,摩拜单车30天用户留存率为67.6%,比ofo低7.4个百分点,这说明,同样在寒冷天气下,ofo的用户黏性和品牌忠诚度高于摩拜。
综合两家公司的数据可以看出,ofo小黄车在月度活跃用户规模、新用户增速、用户留存率等核心数据方面均占据有明显领先优势,稳居行业第一。摩拜单车的各项市场数据位居行业第二。 业内分析认为,经过近几个月的头部大战,共享单车尾部梯队先后经历资金断档、退押金与讨薪恐慌等困境,市场信赖度降低,未来将更加困难,市场二八效应显现,头部两强ofo和摩拜的双寡头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清场效应将会在年关之际加速。 受第二梯队押金风波的影响,很多用户对头部企业的押金安全也产生了担忧。相对ofo的低押金,额度为299元押金的摩拜用户流失较多。而借此机会,ofo依托阿里的芝麻信用体系实行的免押金范围不断扩大,用户为了规避风险,更多地投入了ofo的阵营。 显然,在深耕市场方面,ofo、摩拜的两强之争也并未停火。随着车辆调度的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和骑行体验的日益改进,ofo吸引新用户的力度在行业内不断加强,并远远领先其他企业,更重要的是,数据表明,新增用户的忠诚度与品牌黏性也位居行业第一,这说明ofo的骑行体验正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肯定。 而在国际市场的开拓方面,ofo也比摩拜走得更快。截止12月7日,随着成功入驻法国巴黎,ofo已经完成了布局全球20个国家的年度任务,而摩拜则布局了12个国家,未来双方将在全球化争夺中展开进一步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