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4A创业人莫康孙:为什么十年前不做这个事
0 0

​走进位于环球港马马也的办公室,门口是一个巨大的火柴,这是莫康孙于今年4月份创立的新公司logo,马马也取自火柴英文Match的谐音。

 

 

被称为“中国广告四大教父”的莫老师,是第一批由大陆以外地区进入大陆开拓事业的广告人之一,43年的广告生涯中有近37年在同一家国际4A广告公司麦肯奋斗,今年4月选择离职,开始创业。对于新工作新职位,对莫老来说大同小异,但是对于这样的选择,用莫老的话说:“为什么十年前不做这个事情”。

 

 

有一种气质叫莫老师,有一种匠心叫莫老师,有一种热情叫莫老师,在广告行业的43年,他见证了中国广告从起步到蒸蒸日上的变迁史。在采访的这天早上,莫老师在八点多已到办公室,穿着干净且朴素,给人明亮又舒服的感觉。眼前的教父不带有一丝见证行业发展的历史感,反而谦卑又洒脱的气质,更像是一个可以“指点江山”的热血青年。

 

莫老师是很多奖项的评审,是很多高校的客座教授,也是很多论坛的座上宾。在麦肯37年的生涯中,已有硕果累累的战绩,年近六旬的他,却选择离开4A,开始创业。4月下旬,关于莫老师将要创业“马马也”的消息,在朋友圈被各路广告人转发,我们对于莫老师创业充满了敬意和敬佩,但熟悉莫老师的人都知道,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担心退休病,选择与年轻人创业”

 

Q:在国际4A麦肯工作近37年,也到了一个“功成名就”的年纪,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离开4A,选择创业?

 

莫老师:事实上,我没有觉得非要在一个企业做多少年,才算是履行的任务或者责任。今年恰巧是退休的年龄节点。当然,我也可以选择继续在麦肯做下去,但是我担心会有退休病,担心公司出于尊重或者其他理由,选择让我去做清闲的工作,这样会影响我个人的状态,这是我第一个考虑创业的原因。其次,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年轻人,他们选择在年轻时做点事,恰恰是这样一群有想法的年轻人,与他们一起选择创业。

 

Q:在广告行业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频繁跳槽,很多年轻人认为跳槽能接触不同的团队,能升职加薪,您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36年,是怎么坚持的?

 

莫老师:在广告行业有三个误区我不是很认同,第一,广告是属于年轻人的工作;第二是,广告人都工作到很晚,上班比较晚;第三:不该在一个企业呆很长时间。这是广告行业的现象,但是是不正确的。我不认同这三个观点,希望有智慧的人能够判断事实,不要人云亦云。

 

   首先,相比传统行业,广告行业是一个新发展起来的行业,尤其是近十年、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年轻人大批的涌入广告行业。但是,20年前加入这个行业的人,虽然现在是中年,但也曾经是年轻人,是现在广告行业的主力。

 

   其次,大部分晚到的员工,我不觉得他们真的有在加班,其实他们工作的时间还是一样的,那些不会晚上班的人,就会跟着晚上班,所以,慢慢就变成了行业的习俗,广告人就加班晚上班。广告人不是这样的,国外的广告公司不是这样的,有很多海外雇员看到这个现象,只能摇摇头。

 

至于不能在一家公司呆太久,大部分说这话的人,是没成就的人。可能是利用这个借口跳槽换来一个更高的职位或更好的薪酬。从创作来看,这种跳来跳去的,几乎没什么好作品。

 

 

 

“创业的新鲜感让我分外地有劲”

 

Q:从国际4A到成立创意热店,马马也成立三个多月的时间,心态上有会有不适应吗?工作和生活有哪些改变?

 

莫老师:我是从4月1日开始在马马也工作的,他们都开玩笑说愚人节。每一天都有很多让人兴奋的事情,新的环境,新的客户,现在有单向服务的客户,也有长期的客户,有更大的空间做很多好的案例,作为一个广告人,还是很开心的。

 

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经常讲一个笑话,就是在我一辈子里,身体里面承受不了的,是读书的时候,经常要吃药看医生,后来才勉强到大学毕业。当我第一天上班,我就高兴的不得了,太美好了,读书时需要考试写论文,现在工作七八个小时,还有人给你工资(哈哈)。

 

我不会因为工作妥协对生活的一些基本要求,也是要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陪伴家人,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新的工作不影响我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如果因为工作,牺牲了生活、家人和健康,这很不不值得。

 

Q:这次创业,可以看作是开启了第二人生吗? 

 

莫老师:工作的方式虽然是一样的,但是工作的环境改变了,面对的客户也改变了,这些改变能够给我一个焕然一新的感觉,所带来的新鲜感会让我在做任何事情时分外地有劲。虽然现在面对的问题和之前在麦肯面对的问题,几乎大同小异的,事情的分量可能减小了。但每一个工作,都可以深入到你希望的深度。

 

能够在这个年纪开始创业,我也希望给年轻人发出一个信号,也就是刚才我提到的三个误区,通过亲历亲为,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全世界的创业人都是面临很多很多的挑战,我不敢说马马也一定会成功,也不能确保一切都和想象中那么美好和顺利。但是我们会坚持初心,在我们设定目标的轨道上努力。

 

“比起Big idea,我们选择做Match idea”

 

Q:能与我们分享下由一个火柴到“马马也”取名的过程,又是怎么串起来组成企业文化?

 

莫老师:火柴是一个媒体,是一个能够产生火花的媒体。那火花能够带来什么呢?小到可以抽一根香烟,大到可以煮一顿晚餐。它是一个触点,可以激发灵感和创意,广告公司需要很多可以点燃想法的火花,这是我们用火柴作为标识的一个联想。

 

火柴的英文Match,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火柴,另一个是匹配。以前的广告人大多出自国际4A,他们经常会说big idea,可以整合很多资源,得到一个大传播。在所有人都认同这种说法的时候,我们得有一个不同的主张。事实上,我觉得重要的是,需要和客户一起创造一个匹配的idea,如果说big idea是一个很大的饭局,用几十道菜满足不同的人,那Match idea则是匹配到每个人,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我们给予了Match每个字母不同的意义,五个字母拆开就是马马也的文化。M代表Marketing,虽然我们是一个创意的热店,但不能天马行空,光凭想象,只有做符合市场营销的策略,才会有广告的策略和创意的策略。A代表Advertising,我们深处广告行业,大部分的作品是广告; T代表Technology,回顾过去一百年的广告,从户外、纸媒,广播、电视到今天的互联网,手机终端,因为技术的变化广告行业发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乐于拥抱技术来做匹配的创意。C代表Creativity,创意始终是最重要的,有很多广告缺乏创意,是因为没有将创意融入到全部传播手段里面,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整合渠道上,创意都是核心。H代表Harmony,和谐能够产生快乐,和气的氛围能够让大家更爱工作。

 

 

Q:在您的愿景中,希望马马也要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创意热店?

 

莫老师:我希望我们的每个项目都运用到Match中去,这三个多月产出的作品,比如为东方航空打造的60周年宣传片,为苏泊尔BB杯做的广告片,在创作中我们都很开心,也很回味这个过程,这是很多广告公司不一定能做到的。当然,愿景公司越来越好,但是不管将来是做大还是做多,这些条件,我们是不能妥协的。

 

 

“介入一个创意的前端”

 

Q:每个创意人产生一个好的idea的来源和思路都各不相同,对您来说,一个好的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莫老师:创意人Idea产出的方式大同小异,但是每个人的背景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产出的结果不同。我们的脑袋就像一个硬盘,每个人储存的记忆和资料都不一样,对我来说,经验和阅历比较丰富,硬盘的储存量会大一些。

 

拿到一个创意说明,要看产品或者品牌本身意味着怎么样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也不能单面做创意,而忘记品牌兼具的一些形象。我做创意总监很多年,已经养成一个习惯,在我所参与的项目里,很喜欢从最前端就介入,怎么将需求作为一个创意。我的出发点和所有参与项目的人是一样的,我会运用我个人的经验,去给他们一些想法,有些想法不一定很完善和成熟,但是我会跟他们分享,他们选择听或者不听,或者反对,都是可以的,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开明的。在他们各自做自己工作的时候,我就不干预了,等到做出成品了,我会再提出一些建议,我很乐意他们能将我的想法作为一个补充,或者极力反对我的想法,我都觉得很蛮好。两个阶段我都会参与,有个别的项目,从提案到执行,我都会参与,这也是我喜欢这个工作的原因。

 

另一个,我一直觉得中文很有个性和力量,一个是批评人的时候是最强大的,第二是压迫的时候是最强大的。我经常会说,在我们做一个作品的时候,无妨看一下竞争者怎么做,在看的同时,带着批评,它怎么样不好,在你批评别人的时候,同时给到建议,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力量,把更好的东西体现出来。

 

第二个就是压迫,我几十年的广告生涯中,有的人会说,你太苦了吧,为什么要这样做。事实上,我是故意的,已经养成一个习惯了,甚至有时候,我希望被客户骂一下,或者被同事抱怨一下,因为我觉得有压力的时候,才会产生动力,虽然这是比较消极的。但是既然我们血液里面有这种DNA,能利用这种DNA产生更高的效率。

 

“希望未来的广告教父能坚持”

 

Q:现在每天的广告数都数不过来,您评价一个广告创意“好与不好”的一把秤是什么?

 

莫老师:虽然我刚才批评了年轻人,但是我要说一句公道话,非常优秀的广告人还是不可小觑的,我希望这一帮未来的“广告教父”能坚持。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广告人,希望他们不要被大部分不优秀、不执着、负能量的年轻人影响,希望他们能够以身作则,领导广告和创意行业,再走向一个更高的台阶上。

 

我还是用平常心、一个消费者的眼光来看案例,比如说,我经常坐地铁,作为一个乘客看地铁里的广告,坐航班的时候会翻阅杂志,会看报刊亭的报纸,微信上的推文,在车上会听广播,回家会看新闻和卫视频道。我们公司的微信群里,有好的创意会互相分享。我也经常参加评审,有学院奖,有公开的,还有公益的,会把一年的案例都看了。整体来说,广告一年比一年好,其中很多学生的作品,都很有个性和创意。

 

在看这些案例的时候,脑子会浮现ROI的三个标准,关联性 (Relevance)、原创性Originality)、震撼力(Impact)。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标准,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电商,都应该遵循这三点。整合会是一个趋势,我们看到拿奖的案例,不止是获得一个类别的奖项,在其他类别上也会获奖。  

 

我对广告的认识是随着科技、媒体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看了几十年的广告,好的东西还是好的。正因为广告的变化,才让我们保持对它的热情和喜好。

 

 

在采访间歇,有来上班的年轻工作人员陆续来到公司,他们很自然的与莫老师打招呼,莫老师标准式的微笑,挥手会意。作为后辈,我敬佩他来自内心深处的热情、谦卑、儒雅与好学,他用他丰富的硬盘储存,依然与广告行业一同前行,并身体力行地为年轻的广告人树立榜样。

 

“随遇而安”是莫老师创立马马也的初心与现状,并没有宣扬的口号和概念,也没有大肆叫卖的喧嚣。而是用一个火柴点燃创意,用“Match”匹配客户,匹配市场,匹配当下的环境。我们无法料想马马也将来能做多大多成功,但是它所坚持的,让我们看到一个创意热店该有的模样。

 

广告教父不是一个传说,是43年的坚持与积累,我们都需要一个榜样,来看到未来走的每一步是否正确,莫老师就是这样的人物。一篇采访不足以评判一个“广告教父”的经历,对他来说,马马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祝福马马也,祝福莫老师。

 

 

 

 

条评论
阅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