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CNY营销早在一个月前便拉开了序幕,国内外大小品牌纷纷摩拳擦掌,从海报到视频,围绕春节相关话题、元素展开了新的一轮创意比拼。要么是温情满满、要么美轮美奂,当然沙雕风格也不少。但是若要论起魔性沙雕套路到底哪个品牌玩地最得心应手,旺旺必须拥有姓名。
这个春节旺旺献上了一支名叫《家里备旺加倍旺》的广告片,搭建了四个生活场景,讲述了四个主人公哪怕在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之下依然渴望更旺的愿望。洗脑的广告词、逗趣的谐音梗、无厘头的剧情,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旺旺”还是那个“旺旺”。
熟悉旺旺的消费者早已对这样的广告风格习以为常,毕竟这年头谁又不能说上两句经典的旺旺广告词呢?比如最有名的“三年六班李子明同学”,想起来连广告画面依旧历历在目。顺便说一句,这部广告还有续集,当年的学生李子明摇身一变成了李子明老师了。
利用夸张搞笑的表现手法展现产品特色与深化品牌记忆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是旺旺百试不爽的利器,也成为旺旺不断焕新年轻消费者认知的重要利刃。这背后不仅仅是品牌对自身属性的充分挖掘,也在迎合时代发展中不断扩大营销风格化特征。
反复洗脑,多次重复深化记忆
心理学家艾宾斯基曾经说过,记忆是重复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重复,才能记住。
一支难忘的广告总能以一句印象深刻的广告词在消费者脑海里形成长时记忆,以此占据消费者心智。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Boss直聘“找工作找老板谈”、农夫山泉“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长时间以来的信息输出让品牌在各自的品类中形成了专属的形象定位,拓宽了其在市场的份额占比。
而这一方面更是旺旺的拿手好戏,魔性洗脑台词信手拈来。不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唤醒你沉睡的记忆……
你有没有主见我不知道,但你这小表情真的是非常欠揍。小孩子淘气多半是闲的,打一顿就好了。换成是我,让你吃啥就吃啥,哪那么多要求?
这段词真的是很魔性了,简直是余音绕梁啊!复古动感的音乐加上搞笑的舞姿,让人不自觉地想要跟着扭动起来。感觉已经忘不了O泡O泡O泡O泡O泡……了!
可能这旺仔牛奶真的是看上你了,求求你赶紧喝了它吧!这大眼珠子我怕是这辈子都忘不了了。
曾几何时,这些在电视台轮番播放的经典旺旺广告,凭借着一句句看似巧妙设计却又简单粗暴的台词让消费者对品牌也好,对产品也好,都产生了挥之不去的记忆凭证,效果自然也显而易见。
儿童化视角,小孩得福利天地
看了这么多旺旺的广告,很多人可能注意到,大部分的旺旺广告片主角都是以儿童为主,从他们的口述中抒发对旺旺产品的热爱与推崇。发现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旺旺的广告无论是剧情还是台词都给人一种幼稚甚至低能的感觉。
当消费者以大人的视角审视广告时,他的思考与认知往往不再浮于表面,长久以来的知识积淀与社会阅历引导他们从更加复杂的角度看待广告内容。正因为如此,当旺旺在电视上以这样的形式与内容出现时,他们会因为脱离自身现有的社会年龄而备受尴尬。
相反,对于小朋友而言,旺旺正好从另一个角度真实呈现了他们的现实世界。
比如广告中的孩子拿着旺仔牛奶用奶声奶气的口吻对自己的父亲宣誓,“将来我一定比你聪明,比你强,因为我喝了旺仔牛奶哦~”。天真无知的他们仿佛收获了制胜法宝,无畏地发起对权威的挑战。
再比如,“大人吃大馒头,我们吃小馒头,旺仔小馒头”的明确自我年龄认知。
这些内容安排的背后正是基于旺旺品牌对自身目标用户群体的定位。广告借助儿童的视角满足儿童观看热情,加之儿童与身俱来的模仿能力,在无形中赋能品牌实现二次传播。另一方面,内容延续也成为了品牌年轻化的底色,让旺旺在时代的营销进程中“永葆青春”。
时代在变,沙雕味不变
旺旺的营销也并不总活在过去,但万变不离其宗,贯彻沙雕是旺旺的宗旨。近年来,旺旺紧跟网络潮流,谐音梗、双关梗,贴合生活场景的内容传播在新的时代下依然彰显旺旺应有的“风采”。
比如去年,旺仔俱乐部上线了一部“豆”趣泡面番《真经不起挑豆》,脑洞反转的剧情将挑“豆”演绎得淋漓尽致。
今年新春广告沿用了同样的谐音梗,将“加倍旺”以“家备旺”的方式承载对新的一年持续积攒“旺”、释放“旺”能量的祝愿。
年轻一代在信息充斥的互联网世界里,形成了碎片化的接收方式。不刻意迎合传统主流文化,打破惯常习惯逻辑的风格特点推动了沙雕文化的网络化发展。年轻主体在这样的文化形式下,更乐于接受品牌信息,品牌也更能赢得年轻消费者好感。
Coco Chanel有名言说“时尚易逝,风格永存“,跨个行业类别放在旺旺身上,不也是一种应验吗?